Jan 16, 2020

【热点资讯】八一建军——人工智能是未来战场新高点

宽泛科技专注为人工智能、影视后期、VR/AR/MR、视觉计算、虚拟化云计算、商务应用等行业客户提供基于深度学习、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医疗影像识别等硬件解决方案。


热烈庆祝中国人年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


91

“谁是最可爱的人,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

又到建军节,我们首先要向这个群体致敬!


一日当过兵,终身是战士。在中国,每24人就有1名退役军人。穿上军装,他们守家卫国;脱下军装,他们仍为人民舍生忘死。


八一建军节是属于人民解放军的节日,虽然他们依然不放假,但是人们为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每年的八月一日举行,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科技筑梦军事”


人工智能技术现已进入新的高速增长期,是公认最有可能改变未来世界的颠覆性技术。世界许多国家已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从政策导向、战略规划、资金预算层面予以大力支持。人工智能武器的出现则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方式,即由“人对人”的战争变成“机器自主杀人”的战争。


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认为未来的军备竞赛是智能化的竞赛,并已提前布局了一系列研究计划,发布“第三次抵消战略”,力求在智能化上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落后即意味着受制于人,为避免因丧失发展先机而造成巨大代差,中国亟待迎头赶上,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是未来战场新高点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和新概念的出现,人工智能在感知智能领域和认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可能使未来的战争场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战争”指日可待,并可能成为战争史上继火药、核武器之后的“第三次革命”。


火药的出现是“第一次革命”,在此阶段,不易受个人能力影响的武器(枪和火炮)实体化了,军队构成更加大众化和大量化;核武器实用化是“第二次革命”,拥有核武器意味着可以进行以破坏整个国家为前提的战略性对峙,持核武器的国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这两次革命分别使此前的战争方式完全发生变化。人工智能具有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方式的潜力,使得战争从“人对人”变成“机器自主杀人”。


目前,世界主要大国正在构想建成仅由人工智能武器组成的武装机构(部队),人工智能武器在武力纠纷和战争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未来正在来临。为了避免“未打先输”,世界军事大国必然全力争夺这一未来战场“新制高点”。


人工智能在中国军事领域应用的思考


当前,世界科技正酝酿着新突破的发展格局。以人机大战为标志,人工智能发展取得了突破性重大进展,并加速向军事领域转移,这必将对信息化战争形态产生冲击甚至“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应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变迁,加紧做好技术创新的战略性布局,科学应对战争形态可能的演变。


敏锐感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对战争的理解程度,本身就是敌对双方对抗的重大内容。中国在信息化军事变革中最大收获就是,顺势强化了技术敏感性,对人与武器之间关系的认识更加科学辩证,将技术与装备因素提高到了应有高度,军队建设对先进技术的吸纳能力更强。


当前以智能化为代表的军事技术群的发展,推动战争形态处在实时流变之中。从军事变革史看,军事技术在历次变革中发挥了源头促发性、基础支撑性作用,谁具有技术变化的敏感性并首先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谁就能掌握新的战争规则、控制打赢未来战争的制高点。


当前,人工智能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智能、神经、思维等领域,对信息化具有“范式”突破意义。对军队而言,如果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的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核心能力和国家安全等危机。


作为战争的主体、技术的主人,必须要有高度敏感性,洞悉战争形态演变规律。从人工智能的思想认知域与行动控制域的双重维度,实现智能技术对信息化、机械化的重大突破。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和自主性等“颠覆性”技术发展,将这些技术嵌入到美国国防部的作战网络中,使美国的传统威慑能力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创设下一场战争的制胜规则。


因此,中国不仅要着眼于信息化技术发展,更要放眼于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发展,谋求战略超越、“弯道超车”,在后信息化战争形态上掌握先机。


中国很早就开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经过研发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借助计算机,基于模型库、数据库、知识库、方法库等,为决策人员提供帮助,这些系统在实际军事行动中得到了应用。


当前,随着新军事变革对体系致胜概念的不断深入,更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压缩指挥员在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循环中的时间,实现多域联合作战指挥和控制的目标,以取得未来战争的制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