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今天你又遇上堵车了吗?——用AI新思维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8月23日上午,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于重庆开幕,主题为“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自动驾驶开启全面竞争谁能扼住技术的咽喉
百度近年来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研究项目,并且不断地在各大城市落地实践基地。李彦宏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动驾驶可以大大改善甚至彻底解决中国交通拥堵的问题。
把总部设立在北京的百度,从老板到员工都深受北京拥堵交通的折磨,可以说是最能体会到每日上下班经历早晚高峰的痛点。
其实说到自动驾驶,这一概念一直都是科技和汽车领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从智能网联系统的普及到传感器技术的升级,一切迹象都在表明,全球汽车的发展正经历历史性的变革,自动驾驶将不可阻挡地成为汽车领域的未来。
可是尽管在研发方向上有着明确的目标,但是人类的自动驾驶征服之路显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自动驾驶测试事故的频频发生,到各国日益严格的政策、法规,这些现状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要求,需要对研发进度的精准控制,同时又要谨慎的对待每一次测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动驾驶研究的级别越高,进展速度就会越缓慢。
而智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上台的演讲,可以说给自动驾驶行业迎头浇了一盆冷水。“现在自动驾驶很火,火到什么程度?简单来说就是烧钱!”
现在的传统企业、新兴行业(顺丰、美团、京东等)、以及各类创业公司,尽管面对公司巨额的财政赤字,也要继续对自动驾驶研发项目投资。
企业一头热,但是目前看来投入巨大的自动驾驶研发还看不到什么明确的回报,“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真能解决问题吗?我们要打上一个问号。”
由于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自主驾驶遇到的偶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全球自动驾驶车量产举步维艰。就算是行业巨头特斯拉也面领着出产车辆的召回维修问题,六月最后一周生产的5000辆Model3汽车中的4300辆需进行返工。这意味着特斯拉在努力实现每周5000辆产能的同时,产品的首次检查合格率(FPY)仅14%。
要知道现在全球有千万台自动驾驶汽车在进行道路测试,可是真正能上路行驶的却没有一台。
因此,现在要做的是分析自动化不能做什么。人和自动驾驶汽车不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教和学的关系。
未来的汽车应该是一种会学习的轮式机器人,能够通过边缘计算与“驾驶脑”、“驾驶超脑”的学习,让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这是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解放驾驶员,解决人类驾驶的安全隐患诸如疲劳驾驶等安全性问题。
李彦宏:用AI新思维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在智博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就对交通拥堵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讲话中,他谈到洛杉矶交通拥堵的“大城市病”,并针对世界性的拥堵难题,利用“AI新思维”给出新方案,引发了现场的关注。
在发言中,李彦宏提到:“我看到统计数字,在美国因为交通拥堵所造成的损失1/5发生在洛杉矶,一个超级大城市。”而在中国,重庆就有3000万人口,2000万人口以上的就有好几座,每一个城市都有堵车的问题。
那在完全开放道路上的自动驾驶解决之前,或者说被市场所接受之前,如何减少堵车给人们带来的困扰,通过技术推动智能城市的发展,解决“大城市病”呢?李彦宏给出回答:自动泊车。
李彦宏说,根据美国的统计,人们开车的时间中有30%是用来找停车位的,中国有可能更长,每天为了不在找车位上浪费时间,他选择绕远路尽早到家。但是对于住得近的同事,如果晚上九十点钟回到小区的话,在小区里找停车位需要30分钟。而如果用机器来实现自动泊车,减少人们在路上和停车上所耗费的时间,给人们的时间的节约、效率的提升、感知上满足是非常非常明显的。
解决城市生活痛点,自动泊车这一项功能远远不能满足全部需求,但这确实是改善城市生活非常重要的切入点。针对交通拥堵问题,百度开发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路网、智能信号灯、智能车辆调度、自动泊车及智能驾驶监测等内容,是一个全方位的车路协同的软件系统,除了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外,综合成本也远低于车辆端的单侧无人驾驶系统。百度交通大脑、地图精准定位、智能驾驶平台也在为城市的智慧交通赋能。
前段时间,百度还与北京交管局在上地开展智慧信号灯的应用探索,利用百度轨迹大数据对信号灯路口车流、路口各方向延误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路口绿灯放行时间进行精细化调整。上地后厂村路的拥堵指数峰值降低了14%,上地区域每辆车平均上下班时间分别减少了3.35分钟和4.89分钟。这8.24分钟,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意味着一年里可以出来4.5个休息日。
近两年,重庆市政府也在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基础设施铺设。去年,百度与重庆多家企业在自动驾驶方面都进行了合作。今年四月,在重庆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百度无人车也在重庆获得自动驾驶牌照。不久前,百度也与重庆气象局达成合作,用百度云帮助“智慧气象”落地。这一系列的实践,将为重庆的智慧化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令这里的人们生活更加便利、幸福。
对于人工智能我们仍有三大误解
与此同时在演讲中,李彦宏还谈到了现在人们对人工智能“三大误解”。
人工智能对于每个人的未来都很重要,但是人工智能毕竟是一个新的事物,有很多很多具体的方向,大家的认知还非常不一样,有不少误区和误解在里面。
首先,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不应该长得像人。他表示,当今人们闭上眼睛思考人工智能,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一个长得像人的机器人,这就是一个误区——人们的精力不应该运用在教会机器人怎么学会走路、怎么学会跑步和上下楼梯。李彦宏说:“这是一个机械时代的思维,如果要机器去替代人的体力,我们在工业化时代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李彦宏表示:“我们要解决的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英文AI这个词里面的“Artificial”,既有“人工”的意思,但同时也有“假的”的意思。现在很多人工智能其实都是假的。
李彦宏说,比如现在卖得很火的智能音箱,你问音箱“谁最帅?”,他会说“你最帅”,但这种插科打诨证明它没有理解你的意思。你问它“唐朝怎么灭亡的?”,它能回答你吗?智能音箱能回答你吗?它不能。
因此,我们不应该努力造出长着人的脑袋的机器人,而应该让机器人更懂得你的意思。虽然我们在不停向这个方向努力,但我们离理想状态还差很远。
第二个误解来自于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李彦宏说:“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学,现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脑怎么工作,我认为这条路也走不通。”他表示,现在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各种各样的算法,近些年的创新跟人脑的工作原理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事实上,我们人类根本还没有搞清楚人脑是怎么工作的,又何谈用机器来模仿人脑的工作原理。所以人工智能不是模仿人脑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机器的方式实现人脑能够实现的价值或者作用。
第三个误解是关于当下被热议的人工智能的“威胁论”——人工智能终有一天会毁灭世界。很多人担心有一天人类会被机器所控制,有一天我们自己造出来的技术会毁灭掉我们。李彦宏对此坦言:“这个我觉得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心。
因为我们在做每天的技术方面的研究时,会发现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很多,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就是所谓的AGI(通用人工智能)实现。其实还离我们非常远。”让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是非常难的事情,所以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技术成熟得不够快、自动驾驶汽车会出问题,现在离我们理想状态还差很远。
以下是李彦宏在智博会现场的演讲全文:
很高兴来参加这次智博会,早上韩正副总理讲智能化是世界潮流,这个我非常同意,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也都很同意。今天无论是政治局常委,还是中小学生,大家都意识到了人工智能对于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个人的未来都很重要。但是人工智能毕竟是一个新的事物,有很多很多具体的方向,大家的认知还非常不一样,或者说有不少误区在里面,或者是误解。
今天当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的时候,你头脑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图画?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一个长得像人的机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误区,人工智能长得不应该像人,我们的精力不应该花在怎么去造出一个机器来长得像人,不应该花在解决让这个机器怎样学会走路、怎样学会跑步、怎样学会上下楼梯,这是一个机械时代的思维。如果要让这个机器去替代人的体力,我们在工业化时代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那么第二个误解就是机器怎么像人一样思考。现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脑怎么工作,我认为这条路也走不通。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学,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各种各样的算法,近些年的创新跟人脑的工作原理其实没有太大关系。事实上,我们人类根本还没有搞清楚人脑是怎么工作的,又何谈用机器来模仿人脑的工作原理。所以人工智能不是模仿人脑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机器的方式实现人脑能够实现的价值或者作用。
第三个误解,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威胁论”。很多人担心有一天人类会被机器所控制,有一天我们自己造出来的技术会毁灭掉我们,这个我觉得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心。因为我们在做每天的技术方面的研究时,会发现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很多,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就是所谓的AGI(通用人工智能)实现,其实还离我们非常远。AI这个词,英文里ArtificialIntelligence,artificial这个词如果仔细去琢磨它是人工的,其实也有假的的意思,说某个东西是artificial,其实是说这不是真的这是假的,所以它离真的人的思维方式、能力以及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还非常远。
所以我们更应该担心技术成熟得不够快、会出问题,刚才李德毅院士也讲了,自动驾驶其实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的这种智能,很多时候还是假的。比如说现在的智能音箱,今年卖得很火,我们也看到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视频去逗这种智能音箱:你觉得谁长得最帅?它一般都会说你长得最帅。这种插科打诨让大家觉得很有趣,但它真的理解你的意思吗?大多数时候是没有的。你问它唐朝是怎么灭亡的,它能回答吗?所以我们努力的方向,不是造出一个长着脑袋有四肢的机器人,我们的努力的方向是当你跟机器说话的时候,它能不能听懂你的意思。它首先得明白你是什么意思,才能够去按照你的意思为你提供服务。
我们在不停向这个方向努力,但其实我们离理想状态还差得很远。自动驾驶或者说无人车也是一样的,除了刚才李院士讲的技术上的挑战之外,事实上这个产业本身它也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这些做互联网的、我们做人工智能的,通常会觉得这个跟当年智能手机起来很类似,原来的手机是一个功能机,我把它变成一台电脑之后就改变了整个世界。但是大家忘了,人们换手机的频率大概是18个月一次,人们换车的频率是多少?一台车会在路上跑十几年,所以即使你的技术已经到了,市场也不会那么快。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做的东西不多了,恰恰相反,我们要做的东西非常非常多,能够改变的东西非常非常多,我们能够改变的:交通,我看到的统计数字,在美国因为交通拥堵所造成的损失1/5发生在洛杉矶,一个超级大城市。大家知道美国的人住得很分散,大多数时候不堵车,所以大多数的堵车是发生在这种超级大城市。
而中国呢,我们重庆就有3千多万人,两千万以上的城市都有好几个,每一个城市都有堵车的问题。而自动驾驶在这里头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说,在完全开放道路上的自动驾驶解决之前,或者说被市场所接受之前,我们已经可以解决自主泊车。美国的统计是,人们开车的时间有30%是用来找停车位的,中国有可能更长,我每天可能花在找停车位的时间并不多,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每天上下班单程要开一个多小时,因为五环堵,我得绕六环。住得远不用担心停车位了,住得近的我的同事跟我讲,他如果晚上九、十点钟回到小区的话,在小区里找停车位得转30分钟。如果我们用机器来实现这些东西,给人们的时间的节约、效率的提升、感知上的满足是非常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通过用技术的手段,推动汽车产业、推动交通、推动各行各业向智能化发展,提升人们的满足感,谢谢!
宽泛科技专注为人工智能、影视后期、VR/AR/MR、视觉计算、虚拟化云计算、商务应用等行业客户提供基于深度学习、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医疗影像识别等硬件解决方案。
如有需求欢迎邮件至 hezuo@cloudhin.com